ESG NEWS永續新聞

永續新聞ESG NEWS

有責任心的企業 已經開始執行碳追蹤並提供報告

這世界正在快速變化,越來越多的公司致力於減少碳排放,但仍然難以測量和驗證從總公司到全球據點,再到供應鏈的整個影響。

 

而現在,新的突破性氣候盤查技術正興起,不只可以追蹤和驗證能源和碳排放,也能結算能源購買量和消耗量。隨著越來越多同類型的服務上市,給出遠大抱負氣候承諾的企業,將會需要用到能源和碳的追蹤及盤查技術。

 

Cornerstone Capital Group的CEO Erika Karp,在今年稍早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,ESG投資的最大挑戰,就是數據和計算。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做出「淨零碳排」的承諾,其利害關係人,像是投資者、員工、客戶和主管機關,將如何確保企業負責?

 

一切取決於計算

 

KPMG的2020年氣候盤查研究估計,需要90萬億美元的資金,才能支援美國的永續基礎建設和城市,並在2024年之後,為達到減少排放的強制氣候要求,將支付總計1萬億至1.5萬億美元的罰緩。為了達到強制執行的目的,我們需要一個標準化的方式來計算減少的碳排放和零排放能源,利用物聯網(IoT)感應、區塊鏈及人工智慧,驗證性地追蹤和計算所有排放。

 

透過碳抵銷、再生能源憑證、依照合約直接購買零碳能源、或在現貨市場上直接購買同等消耗量的零碳能源等,所購入的減少碳排放量,要能全都核對得上,可能會非常複雜。

 

舉個較為簡單了解的例子,以商業房地產來說,為了估算其碳足跡,企業需要確實監控每棟建築物的能源使用情況,包括節能措施和廠內能源系統(包括汽電共生、太陽能、或是備用電力系統、以及燃料消耗),能夠測量並報告供應這些建築物能源的來源,並確認該能源每千瓦/時或每英熱單位(Btu)的碳足跡。由於電網上的發電組合經常發生變化,加上輸電和其他限制因素,可能會侷限已購買建築物的再生能源可用性,因此需要即時評估能源使用情況和相關的碳影響。

 

收集來自不同供應商提供能源與碳的數據,來判斷碳排放是出自範疇一(企業自身)、範疇二(依然由企業為之的間接能源購買)、或範疇三(來自非企業的行為活動),此方法缺乏全面的碳盤查標準或一套如何審查、驗證和報告的機制,因此受到質疑。

 

目前可行的方案有哪些?

 

目前大多數的可行技術著重於能源和碳,涵蓋了計算範疇一和範疇二的排放。包括ClearTrace、Flexidao、The Energy Origin和Allinfra在內的新創公司推出了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方案,(作者任職的公司Clean Energy Ventures剛好是ClearTrace的投資人。)

 

Flexidao推出了用來追蹤再生能源發電的區塊鏈平台。Energy Origin則利用即時感應器和區塊鏈技術的網站,來追蹤再生能源發電量和最終消耗量。Allinfra使用數位再生能源憑證來記錄和追溯再生能源的生產作業。ClearTrace建立了一個不能更動的分類帳,可從源頭計算能源供應,並疊加「中繼數據」,像是能源和碳影響計算的電網排放概況;接著再利用這些資訊,即時為客戶導出可驗證也可審核的報告。這為JP Morgan Chase和Brookfield Renewable Partners等企業提供了數位氣候資產,透明且毫無爭議的能源使用量和碳足跡記錄。

 

在Brookfield、NRG Energy、NextEra Energy等能源生產商和批發商的強烈興致下,此商機正在迅速發展。同時,由於立法單位要求大量減少能源使用量和相關碳排放,因此諸如CBRE、Rudin、和Hines等房地產公司,以及紐約房地產委員會等產業組織,也都在推動碳追蹤措施。

 

為了確保你所購買的碳抵消沒有被別人購買,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,需要一種值得信賴的兩端對接的解決方案來提供所有數據。需要謹記在心的是,並非所有的碳抵銷都是等量產出,持久性、耐用性、緩衝或保險、以及漏損量,決定了碳抵銷最終的品質(與價格)。

 

付款程序軟體公司Stripe最近宣布購買碳抵銷,碳抵銷的品質和價格從每噸二氧化碳當量75美元到775美元不等,其中一些碳抵銷是高度投機的技術開發項目。 對於Stripe、JP Morgan Chase、或Shell而言,碳抵銷市場不可或缺,但應被視為是在能源效率解決方案之後的次要行動,能源效率解決方案是任何碳追蹤平台的關鍵要素。

 

大約23%《財富世界500大》的公司都做出了某種形式的承諾,要從現在到2050年之間實現碳中和。不只企業可能需要追蹤和報告軟體來計算其氣候足跡,並避免巨額罰款,其利害關係人也需要數據,才能信任《財富世界500大》的公司所報告的碳足跡。

 

在亞馬遜、微軟和其他公司的帶頭之下,預計會有更多企業開始採用這些技術,並在其商業模式中解決碳排放問題。 我們將看到氣候盤查服務技術的劇烈增長,有望在未來十年內創造十億美元的數據管理商機。

 

 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greenbiz.com/article/why-carbon-tracking-and-reporting-necessary-hold-corporations-accountable

圖片來源: shutterstock

新聞一覽表